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多看文物展 培養鑑賞力


所寶惟賢-爽伯文物鑑賞展是今年第四季最重量級的展覽。(點選左邊剪報圖可放大閱讀)





記者 黃啟菱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所寶惟賢-爽伯文物鑒賞 精裝圖錄

  本圖錄精裝,共收錄了作品112件。分為三大主題,卷一“玉冊篇”中包含2件重要玉冊,清“觀成紀寓玉冊”與清“玉枕蘭亭”,卷二“玉器篇”,則有清宮舊藏御用璽印四組件、盛世摩古與時新42組件、宋代玉雕風格12組件與其他3件;卷三“文房雜項篇”,包含田黃16組件、犀雕4件、竹木雕13件、金紫風流14件。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中西合璧、氣派莊嚴。」

清雍正 清世宗朝服立像

  此禎立像的繪畫表現行形式,與中式平塗繪畫手法截然不同。細微觀察立像中雍正皇帝之面容明暗陰影和衣摺立體感的表現,即可發現這樣的手法是採用西洋畫透視的原理繪製。察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由當時義大利籍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所繪製的「乾隆朝服像」,並與此禎立像相比較,兩禎像中皇帝手持朝珠的位置與衣袖皺摺反光的細節,如出一轍。以此推斷,此禎「清世宗朝服立像」應同是出自郎世寧之手筆。

  不同於常見的皇帝坐像,此禎「清世宗朝服立像」是採西方立像形式,並且繪者還將地毯花紋裝飾於邊框,實在是超乎尋常。應是郎世寧為乾隆皇帝登基所繪製的一系列肖像及先帝御容的海外遺珍。圖高215公分、寬115公分,幾乎接近真人比例,氣派莊嚴,令人驚艷。

「文人韻味、巅峰之作。」

明 竹雕 松下高士筆筒 顧珏款

  顧珏是康熙、雍正年間最重要的竹刻家之一,他對自己每件作品都要求十分嚴格,小件耗費數月、大件經兩年始成。一生不過製作百件左右,而目前世界上他的傳世作品不超過20件。顧珏的作品在中國大陸的博物館中於北京故宮藏有一件,其餘分別藏於國外的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手中。

  尤其是富有文人韻味的竹雕筆筒,在近幾年來市場上均有不凡表現。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拍會上,誕生了一項竹雕筆筒拍賣的世界記錄,以天價成交。該作品就是出自顧珏之手。

  此次展出的這款收藏品,也是出自顧珏之手。顧珏採用「深刻雕刻法」,深至數層,人、松、石等景與植物細節部份是採用不同的雕刻技法來表現層次感。整件筆筒,技法豐富、工藝高超,已是當代鏤雕技巧最巔峰之代表作。

  松下高士筆筒所刻的人物場景取材自文徵明的「松下高士圖」, 五名高士
                     身穿明代服冠、明代座椅、松下聚談。

「無根而樸、無脈可尋。」

清 田黃凍辟邪獸書鎮 玉璇款

  這是吳先旺先生經過專家建議所收藏的一件珍品。或許這件書鎮歷經戰亂流亡,當吳先旺先生第一眼看到它時,其表面上帶有一些塵垢,經過了這幾年的收藏賞玩,使得它越發通透有光澤。

  田黃凍辟邪獸書鎮的材質即是田黃。田黃無根而樸,無脈可尋,經水流至河床沈積,然後被當地農民在農田中翻掘時發現。所以田黃石可以說是產在田中,色澤普遍泛黃,是壽山石中非常稀有的一種。當地民謠形容:「黃金易得,田黃難求」,就是在詠唱田黃的珍貴與價值。而所謂的田黃凍更是質地最精純的田黃,人們常以:「通靈無比勝佳玉」來形容它。

  「田黃凍辟邪獸書鎮」色澤成橙黃色,整體通透,石質潤澤,而且尺寸長達8公分,是難得一見的逸品。其末端刻有「玉璇」款,據考證這是明末清初福建彰浦人楊玉璇之作,他是世人公認首屈一指的壽山石雕鼻祖,素有「鬼斧神工」之美譽的大師。其作品多為貢品進獻宮廷 , 民
                 間流傳極少。


                    在去年香港落幕的一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有一件田黃紙鎮就是
                 出自楊玉璇之手,創下了壽山石雕世界拍賣紀錄。

「要買就要買最好的。」

白玉鹿銜靈芝

  白玉鹿銜靈芝這款收藏品對吳先旺先生而言,是他古董收藏生涯的一個轉捩點。

  吳先旺先生在開始收藏骨董的時候,也曾經交了不少「學費」。後來看到了老友蔡辰洋先生一些收藏級的好物,不但開了眼界,還受到了蔡先生「要買就要買最好的」建言影響,讓吳先旺先生在往後的每一筆古董交易中更下功夫也更謹慎。

  就在那個當下,蔡辰洋先生向吳先旺先生介紹了白玉鹿銜靈芝,就此開啟了他收藏之路的大門。之後,吳先旺先生憑著實際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耳去聽專家的建議,再從經驗中學習更多的經驗。20幾年的累積,吳先旺先生所收藏的宮廷文物,兼具優雅與人文氣質,深獲其他藏家的讚賞。

  這件白玉鹿銜靈芝是和闐玉隨形琢磨而成,上有「乾隆御玩」四字,玉石圓潤厚實,琢磨工藝俐落。一隻鹿臥伏回首,口銜靈芝,身停兩隻蝙蝠,象徵「福祿雙全」、「吉祥如意」。

「還淳師古,意蘊仿古」之血統明確乾隆玉


清乾隆 玉蟠夔壺


  這只玉蟠夔壺玉質優美,是當時有人進貢給乾隆皇帝的和闐寶玉。隨後乾隆令工匠仿照東周時期的古青銅器方扁壺來完成這件藝術品。壺的頸部正面鈐刻描金乾隆御題詩,正是明確記載了製作這只玉壺的由來與作法。器底鈐刻「大清乾隆仿古」六字隸書款。

  乾隆皇帝愛玉賞玉藏玉,是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都無法比擬的。特別是乾隆皇帝大力推崇玉器的「還淳師古」,於是出現了許多仿古青銅器玉器,參照商周青銅器形式,加以變通,而並非嚴格的模仿,加上宮廷造辦處的精湛工藝,將玉器的價值充分體現了出來。乾隆皇帝在這個領域用心之深在我們觀賞這只玉蟠夔壺時便可深刻的體驗到。在2007年3月舉行的紐約亞洲藝術週上,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推出了眾多的中國藝術珍品,其中玉器的成交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乾隆玉」(即乾隆時期仿古玉器)為代表的仿古玉器更以高價成交。

  這只玉蟠夔壺傳在1860年英法聯軍時由英國軍官MR. PRETICE自圓明園攜回之物,然後賣給倫敦的知名收藏家YULE爵士夫人,一直到1934年才將連同此件的一批玉器賣給當時著名的倫敦SPINK & SON公司,1940年由英國SPINK & SON將這件玉器轉賣給美國的MR. S. M. SPALDING.所收藏。最難得的是,這是一件血統明確的古董珍寶,所有經手的收藏家仍保有當時買賣此古董的單據證明,極具歷史價值。歷來古董商都很注重物品來源,像這樣正統的收藏品絕對是所有藏家眾所矚目的珍貴逸品。


**夔,像龍形的獨腳獸。蟠夔紋指青銅器紋飾的一種。以盤曲的夔龍組成的圖案。盛行於殷和西周。

「子子孫孫永寶之」傳家寶


戰國 舊玉穀紋璧


  璧,是商周時代就已經出現的玉器,其用途是在國家祭祀大典中,天子用來祭天之禮器。

  穀紋璧,則是璧上琢有穀紋。穀紋代表著穀子發芽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也是平安富足的象徵。在意義上來說,這件收藏品是非常有福氣的祥物。

  吳先旺先生擁有的這件收藏品所屬之年代乃是穀紋璧最盛行的戰國時代,當時璧的工藝技術發展已臻於成熟。這件作品不但雕工與紋飾精細工整,尺寸大而用料厚實,拋光細緻。在工藝技術上來說,堪稱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此玉璧受到對古玉素有研究的乾隆皇帝的青睞與收藏,邊緣上還琢刻有乾隆皇帝的篆書款。之後也曾被英國J.C.THOMSON爵士收藏過。

  這件作品同時擁有象徵平安富足的吉祥涵意、完美的工藝與中外皇室的背書,因此深受吳先旺先生喜愛,並且一再提醒子孫必定要好好典藏此傳家寶。

「所寶惟賢」、「所其無逸」

清 碧玉盤螭鈕璽印組

  這是嘉慶帝的一組利用和闐碧玉作為材質的閒章,「嘉慶御筆」、「所寶惟賢」、「所其無逸」三印成一組,置於金絲紫檀木匣中保存。雍正、乾隆、嘉慶三代皇帝都有「所寶惟賢」這四字印,便是自勉敬重珍愛賢能者為治國首要;「所其無逸」則是指自惕身居高位者更不得貪圖安逸。


  這組璽印不單具有帝王家的福氣氣象,更因為其中所代表的意義與五洲製藥的企業經營理念相吻合,所以讓吳先旺先生父子與來自美國的古董業者奮戰了整整十二個小時才說服之,得納入收藏。

  現今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黃鉞畫樂郊慶歲冊中可以見此「嘉慶御筆」、「所寶惟賢」兩方印的真跡。
*螭,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外形似龍而無角。建築或工藝品上常用此形狀做為裝飾。

「掌握先機,窮鬼也能翻身」

清乾隆 御製幽蘭玉屏 乾隆款

  硯屏,是一種常裝飾於明清時期文房書齋的隔屏或几案上的擺設。

  「御製幽蘭玉屏」為乾隆皇帝所珍愛的一件珍稀之品,上頭不但刻有乾隆當時所有的描金款篆書章印,還有乾隆的御題詩文。我們更能由此硯屏所呈現出來的詩、書、畫、印、意等面面俱全的思維與佈置來說明,見證乾隆個人對玉石藝術的見解與熱情。


  這座玉屏傳在十九世紀初的八國聯軍時期移出紫禁城,後來由美國收藏家所收藏。
此玉屏在二十年前輾轉來到台灣的時候,就是因為此作品的雕工技法高超卓越,將山石邊緣、蘭草輪廓、蘭花高雅幽靜的氣質,均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還受到不少台灣有名收藏家和企業家的讚賞。就在大家還在觀望之際,吳先旺先生馬上下決定要收藏這件曠世珍寶。於是他掌握先機,憑著其獨具慧眼的眼力看準了這作品未來增值的潛力而放手一搏、以「就算借錢也要購得」的膽識與魄力把這玉屏請了回家。所以事後吳先旺先生因此創了一句得意的名言:「有錢
                    買骨董沒啥米,借錢買骨董才厲害。
」二十年後的今天也證明了吳先旺先生的
                    確慧眼獨具,在骨董的領域中也和他在工作領域一樣,均應驗了「掌握先機,窮
                    鬼也能翻身
」這一句話。


  然而就在吳先旺先生收藏了18年後的一次偶然的機緣下,發現了這玉屏所隱藏的秘密。兩年前,某家報社記者在為吳先旺先生的收藏藝術品作專訪時,要為這座玉屏拍照。他將玉屏放置於背光的位置,這透光的效果,竟讓玉屏上的天然的玉礦石紋路和水痕,變成了隱約的山壁、石坡、孤舟與幽蘭,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畫竟矗立眼前,在場與會者無不發出讚嘆之詞。
可見當時乾隆皇帝在欣賞這件藝術品時,讓燭光置於玉屏後,栩栩如生的幽蘭隨風搖曳,襯以冷冷霜雪的氛圍,更讓幽蘭散發出冷香的質感。這個奇特的經歷讓人領悟到,其實在乾隆的眼中,「玉器不只是件玉器,還是一幅山水畫。」能與乾隆皇帝共享這樣原本只有帝王才能享受的鑑賞體驗,豈不讓人激動與感動?這正是這座鬼斧神工的藝術品之內涵啊!